当时已经雄踞美国快餐市场的是麦当劳,为了避其锋芒,赛百味开始走差异化路线,开放式厨房现烤面包,健康低卡的配料,让赛百味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,随后为了快速扩张,赛百味采取了加盟模式,1988年至1997年的十年间,赛百味在全球市场的门店数量超过1万家。
赛百味连续17年在美国《企业家》杂志的“特许经营机构500强评比”中被评为全球特许经营第一名,成为国际快餐业大军的一个领先者。
进入中国水土不服
1995年,赛百味满怀信心地踏入了中国市场,初期凭借着全球知名度和独特的三明治产品,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。将门店集中在北京的使馆区一带,较多的外企办事处也为其提供一定的客户基础。
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越战越勇,而赛百味却一直不温不火,进入中国近30年才开了700多家门店。
为什么赛百味始终无法融入中国市场?实话实说,中国人吃不惯冷食
赛百味的所有餐品都是预制面包和食材的组合,没有后厨,没有复杂的厨房系统,出品是标准的冷餐片。这种生产模式的优点是节省成本,但缺点是中国消费者不喜欢冷冰冰的食物。中国人习惯吃热食,连喝水都想喝白开水,冷餐片实在让人难以下咽。
其次,赛百味三明治的价格相对较高,出门左转花15块钱买一个煎饼果子全家福更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。
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加盟管理存在一些问题。一方面,加盟门槛相对较低,吸引了大量缺乏餐饮经验的创业者;另一方面,总部对加盟店的支持和指导不足,导致加盟店的经营状况参差不齐。
为了力挽狂澜,赛百味去年不仅卖身给私募股权投资公司,还更换了中国总特许经营商,画风大变。
新开的250家门店中,大部分是直营店,占总门店数量的约1/3。同时,赛百味进行了原料和菜单的本土化改良。
然而,关于赛百味贵、傲慢、分量不合理等吐槽依然存在。或许赛百味应该考虑打一场价格战,听听消费者的声音。毕竟,三明治并非没有市场,便利店里卖得挺好的,关键是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买单。
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,仅分享侵删
尚尚总结
赛百味的中国市场经验提醒我们,即使是国际知名品牌,也需要根据当地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需求来调整其商业模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